國外曾經有研究發現,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和英國,被安置在孤兒院、和棄嬰收容醫院中的嬰幼兒,死亡率非常高,其中有些機構的死亡率甚至幾乎是100%。而那些少數存活下來的孩子,大部分都會有認知上的障礙、行為上的障礙、或是心理失衡以及心理障礙的狀況。
那些沒有存活下來的嬰幼兒,大部分死因都不是飢餓或疾病,而是因為嚴重的感情上和知覺上的被剝奪。也就是說,他們嚴重的缺乏愛。這些寶寶都有餵食他們吃東西、也有提供他們醫學上的治療,可是他們完全地被剝奪了正向的刺激,特別是我們說的”撫觸”。
在孤兒院裡的嬰幼兒可能會缺乏被撫觸、缺乏被關注、也缺乏愛。會發生這種情況,不只是因為孤兒院相對的環境比較差,還有照顧寶寶的人力不足。甚至還有我們現在很難相信的狀況:在20世紀前半段的歐洲和美國,在醫院裡,照顧生病的寶寶的護士,被要求戴上外科用的面罩、而且不可以跟寶寶互動。家長和親屬也被禁止去探視生病的寶寶,因為他們相信這樣不但可以避免感染,還有助於維持寶寶的健康。結果是,寶寶不但沒有比較健康,反而身體情況是更糟。
真實的人的撫觸是人類的基本需求,人類沒有撫觸是無法存活的。以色列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Ruth Feldman和美國的發展心理學家Tiffany Field都提出研究發現,對早產兒進行skin-to-skin touch(肌膚對肌膚的接觸和撫觸)有正面的影響,而這些影響不只在嬰兒時期,是會延續到寶寶成長接下來的十年那麼遠。尤其對早產兒的腦力、和神經系統有明顯的發展,體重增加的速度也明顯比較快,這些都顯示是由於skin to skin的正向刺激得到的結果。
近年因為發現skin to skin touch和為寶寶按摩不只是對早產兒有明顯的益處,用在足月健康的寶寶也有很多好處,因此全球愈來越多擁有小寶寶的家庭,都開始學習為自己的小寶寶按摩,不但促進寶寶的營養吸收、睡眠安穩、情緒穩定,這種正向的撫觸,也可以讓寶寶得到愛的確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