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覺是人類感官系統中最早發展的,也是最後消失的感官,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第八週時就已開始發展觸覺。人類需要被撫觸,寶寶尤其對撫觸的需求是最強烈。寶寶想要與媽媽做親密的肌膚接觸是出於寶寶天生的慾望,這也是為甚麼產後的母親可以有機會立即擁抱她的寶寶,而寶寶被抱離媽媽的懷抱時,寶寶很可能會哭泣。
雖然肌膚親密接觸照護方法(Skin-To-Skin Care)最早是發展出來用於照顧早產兒,尤其是在缺乏保溫箱設備的醫院內的早產兒,然而經過這些年的研究,發現skin-to-skin care對健康、足月出生的寶寶也有益處。而且,skin-to-skin care不只對寶寶有益處,對父母也有益處!
以下介紹10種與寶寶做肌膚親密接觸的照護方法 – 從寶寶出生那一刻即可以開始進行:
1. 分娩後立即擁抱寶寶
在分娩後的第一個小時(或更久)是一個美好的機會可以開始進行skin-to-skin care。母親通常會渴望撫觸、親密地擁抱她的小寶寶,寶寶對媽媽也有同樣的需求。這是一個奇妙又美好的時刻,不需要太快將寶寶抱離母親的懷抱。如果在某些情況下,母親無法在分娩後立即擁抱寶寶,父親可以擔任這個角色與寶寶進行skin-to-skin care。
2. 母嬰同室
生產後母嬰同室提供了媽媽與寶寶親密接觸的機會,不但對媽媽和寶寶有生理與心理上的益處,也是開始哺乳的好機會。母嬰同室讓媽媽有很多機會可以擁抱寶寶在懷裡,並隨時進行skin-to-skin care。
3. 練習babywearing (穿戴寶寶)
當父母使用揹巾、揹帶、或包巾將寶寶如同衣服般地穿戴在身上(babywearing),也是一種skin-to-skin care的方法,父母與寶寶可以長時間彼此貼近。當您和寶寶在室內、或是室外氣候舒適的情形下,也可以讓寶寶只穿著尿布與只穿著背心的您肌膚親密接觸。選擇babywearing的揹巾時要注意它的使用說明,並選擇您和寶寶都覺得最適合、最舒適的揹巾。
4. 舒適的哺餵
無論是親餵或瓶餵,餵奶時與寶寶貼近,這樣的肌膚親密接觸可以幫助寶寶在喝奶時放鬆與專注吸吮。
5. 參與寶寶的”趴趴時間”
寶寶在每日長時間躺著睡覺與活動,會需要一些時間轉換姿勢 – 趴著舒展寶寶的頸部。這時候與其讓寶寶趴在地板上或是床上,不如讓寶寶趴在你的胸前,盡量和寶寶大面積的直接肌膚親密接觸,一隻手扶著寶寶保持穩定,並在寶寶背上覆蓋一張輕毯維持溫暖。
6. 與寶寶共浴
對大多數的寶寶而言,溫暖水流的盆浴讓他們感覺很放鬆、很有撫慰作用。當你的寶寶已經脫離了在浴盆內擦澡的階段,你就可以考慮讓寶寶和你在浴缸裡共浴。很多父母發現與寶寶一起洗澡時,寶寶感覺很放鬆、也很享受與父母肌膚接觸。要注意的是浴缸比較濕滑,父母最好保持一隻手扶著寶寶確保安全。入浴前先準備好浴袍或大浴巾,踏出浴缸時別太著急,安全第一。
7. 親子共讀
寶寶很愛聽父母充滿撫慰與令寶寶感到安慰的聲音,他們對於父母這樣的聲音總會表現出欣喜若狂。專家認為在寶寶的嬰幼兒時期就開始為他們朗讀很重要,對寶寶的腦部和語言發展也都有益處。因此,我們何不利用與寶寶共讀當作一種skin-to-skin親密接觸的方法之一呢?
8. 親子共眠
無論是睡醒或是熟睡中,寶寶如果能夠感受到母親在附近、或是母親貼近他,都能讓寶寶獲得安全感、滋養與免疫力的保護,這是人類的天性,寶寶尤其出於本能地會尋找這樣的親密接觸。無論在甚麼時間點,skin-to-skin care都能夠讓寶寶安穩下來。
9. 嬰幼兒按摩
為寶寶進行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種,但是如果能夠將寶寶按摩當成每日例行的一部分,對寶寶的益處更為明顯。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(IAIM)在全球50個多國家都有合格的講師提供嬰幼兒親子按摩課程。
10. 父親與寶寶的親密接觸
傳統上,一般都是由母親扮演照顧寶寶的角色。現在我們知道與父親的親密接觸對寶寶同樣有益處,而且對父親本身也有益處!有參與寶寶skin-to-skin care的經驗的父親都表示,與寶寶親密接觸讓他們與寶寶建立了強烈的、情感上的依附感以及責任感,也讓他們在扮演家長角色時更有信心。與寶寶的互動讓父親與寶寶之間透過說話的聲音、正面的回應,能夠學習、了解、並且回應寶寶的感受與需求。所以,爸爸們,每天花一些時間享受放鬆地與寶寶相處吧。